黄楼

东方明未明,残月光睒睒。 首路黄楼南,楼鼓声紞紞。 我来何苦难,日月徒荏苒。 川行无全功,陆涉此其渐。 桥危惊路折,牛颤畏坡险。 仆夫又已病,衣破胫不掩。 风凄手足皴,霜重语音惨。 我非肉食者,安坐敢自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睒睒 (shǎn shǎn):闪烁的样子。
  • 紞紞 (dǎn dǎn):鼓声。
  • 荏苒 (rěn rǎn):时间渐渐过去。
  • 川行:在河边行走。
  • 陆涉:在陆地上行走。
  • (cūn):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
  • 肉食者:指有权势的人。

翻译

东方天色微明,还未完全亮起,残留的月光在闪烁。 我踏上路途,向黄楼南行,楼上的鼓声咚咚作响。 我来到这里,遭遇的困难重重,时间却无情地流逝。 在河边行走未能完成任务,陆地上的行走也逐渐变得艰难。 桥很危险,路途曲折,牛儿颤抖,害怕坡道的险峻。 我的仆人也已经生病,衣服破旧,小腿都遮不住。 风使得手脚皮肤裂开,霜使得语音变得凄惨。 我并非有权势的人,怎能安心坐享其成,不敢自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黎明前的艰难旅程,通过对比天色的微明与残月的闪烁,以及鼓声的响起,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而环境艰苦的氛围。诗中,“川行无全功,陆涉此其渐”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无奈与挫折,而“风凄手足皴,霜重语音惨”则进一步以身体的痛苦来象征心灵的疲惫。最后,诗人自谦为“非肉食者”,表达了自己虽处困境,但仍不放弃努力,不敢自满的坚韧精神。

唐之淳

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