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分部吴兴日圆上人住弁山了不相闻既迁晋臬归里请告未遂上人忽锡杖肩笠以一诗见投且致郡人之思谈禅竟日倏尔告往遂成二章送之
抱病日悠哉,衡门雨渐苔。
乍传飞锡下,仍以施珠来。
护法吾何敢,逃禅酒自咍。
相闻岘山社,翻为远公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予分部吴兴日:我在吴兴任职的时候。
- 圆上人:指一位名叫圆的僧人。
- 弁山:山名。
- 了不相闻:完全没有消息。
- 既迁晋臬归里:已经调任到晋臬并回到家乡。
- 请告未遂:请求告假未获批准。
- 锡杖肩笠:手持锡杖,肩上挂着斗笠,形容僧人的装束。
- 施珠:施舍宝珠,比喻给予珍贵的教导或启示。
- 护法:保护佛法。
- 逃禅酒自咍:逃避禅修,独自饮酒自嘲。
- 相闻岘山社:听说岘山的社会活动。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这里可能指代圆上人。
翻译
我在吴兴任职的时候,圆上人住在弁山,我们之间完全没有消息。后来我调任到晋臬并回到家乡,请求告假未获批准。这时,圆上人忽然手持锡杖,肩挂斗笠,带着一首诗来见我,还带来了当地人对我的思念。我们谈论禅理一整天,他突然说要离开,于是我写了两首诗送给他。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王世贞与圆上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诗中,王世贞表达了对圆上人突然来访的惊喜,以及对圆上人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通过“飞锡下”、“施珠来”等意象,诗人赞美了圆上人的高僧形象和给予的珍贵启示。最后,诗人以“相闻岘山社,翻为远公开”表达了对圆上人的敬仰,将其比作东晋高僧慧远,显示了圆上人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禅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