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玉屏员外

· 尹台
李膺才气故无俦,归卧江东问几秋。 偶以黄花传丽句,岂因莼菜寄风流。 沙边云雾深宜隐,谷口泉萝静可留。 远想青春行乐处,渔竿长自弄扁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膺(lǐ yīng):东汉末年名士,以清高著称。
  • 无俦(wú chóu):无人能比。
  •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时常指今江苏一带。
  • 黄花:菊花。
  • 丽句:优美的诗句。
  • 莼菜(chún cài):一种水生植物,古时常用来比喻隐逸生活。
  • 风流:指文采风流,即文学才华。
  • 沙边云雾:比喻隐居之地。
  • 谷口:山谷的出口,常用来指隐居的地方。
  • 泉萝:泉水和藤萝,形容隐居环境的清幽。
  • 青春:指年轻时。
  • 行乐:享受生活。
  • 扁舟(piān zhōu):小船。

翻译

李膺的才华自古无人能比,他归隐江东已有几个秋天。 偶尔以菊花为题写下优美的诗句,难道只是为了寄托对莼菜般隐逸生活的向往? 沙边的云雾深处是他适宜隐居的地方,谷口的泉水和藤萝静静地可以留住他。 我遥想他年轻时享受生活的地方,他手持渔竿,长久地驾着小船在水中漂荡。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美。诗中通过李膺的典故和江东、黄花、莼菜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高隐逸的画面。沙边云雾、谷口泉萝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隐居环境的幽静与超脱。结尾的“渔竿长自弄扁舟”则生动地表现了隐士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