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不材容得老天年,寒食丹砂木末燃。 汉主堠亭情独远,隋宫春树色同鲜。 残红似照崆峒火,野血疑啼建业鹃。 惟有刺桐共开落,城南上巳句谁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木棉花:一种热带植物,花朵大而红,常被用来象征热情和活力。
  • 不材:不成材,指树木没有被用作建筑材料。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冷食的习俗。
  • 丹砂:一种红色的矿物,这里比喻木棉花。
  • 木末燃:形容木棉花像火焰一样在树梢燃烧。
  • 汉主堠亭:指汉代的边防哨所。
  • 隋宫春树:隋朝的宫廷中的春树。
  • 残红:指落花。
  • 崆峒火:崆峒山的火,这里比喻落花的颜色。
  • 野血:比喻落花的颜色。
  • 建业鹃:建业的杜鹃,建业是南京的古称。
  • 刺桐:一种植物,与木棉花同时开花。
  • 上巳: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有踏青、赏花的习俗。

翻译

这棵不成材的树得以老去,寒食节时,它的花朵像丹砂一样在树梢燃烧。汉代的边防哨所情怀深远,隋朝宫廷中的春树与它一样鲜艳。落花像崆峒山的火一样红,野外的血色疑似建业的杜鹃在啼鸣。唯有刺桐与它一同开落,城南的上巳节,谁还会传唱那些诗句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木棉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生命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木棉花比作燃烧的丹砂,落花比作崆峒山的火,以及野血和建业鹃的联想,都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深度。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怀念,如提到汉主堠亭和隋宫春树,以及上巳节的诗句,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方国骅

方国骅,字楚卿。番禺人。颛恺(成鹫)父。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鼎革后,隐居授徒,世称学守先生。著有《学守堂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六。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