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行寄赵瀫阳年兄南粤

鸣雁发,云中羽。翮摩天举何意长,风来吹向潇湘渚。 连行接翼不忍分,忽然散落如风雨。洞庭波寒木叶稀,霜空嘹唳常苦饥。 迢迢故国日已非,闻弦虚惊使我欷。今复弹射将安归,不及衔泥双燕飞。 金窗绣户春日微,一为鸣雁行,三叹沾人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雁:指发出鸣叫声的大雁。
  • 云中羽:形容大雁在云中飞翔的样子。
  • 翮摩天:翮(hé),鸟的翅膀;摩天,触及天空,形容飞得极高。
  • 潇湘渚:潇湘,指湘江;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连行接翼:形容大雁飞行时紧密相连,翅膀相接。
  • 嘹唳:形容鸟声清脆悠扬。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叹息声。
  • 弹射:指被射杀。
  • 衔泥:指燕子衔泥筑巢。
  • 金窗绣户:形容华丽的居所。

翻译

鸣雁在云中振翅高飞,它们的意图似乎很长远,风却将它们吹向了湘江的小洲。它们紧密相连,翅膀相接,不愿分离,却突然如风雨般散落。洞庭湖的水波寒冷,木叶稀疏,霜空中传来清脆悠扬的鸟鸣,常常感到饥饿。遥远的故乡已经变了模样,听到弓弦声就感到虚惊,让我叹息。现在又面临被射杀的危险,不知将归何处,不如衔泥筑巢的双燕自由飞翔。华丽的居所中春日微暖,我为鸣雁的命运,三次叹息,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鸣雁的飞行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中,“鸣雁”象征着漂泊在外的游子,它们在天空中的飞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诗人通过对鸣雁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