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送汪山人敬仲南还
寒风飒飒愁云繁,江南浮客来到门。
手出瑶华八百片,雪花错落飞琼轩。
自言落魄无何有,湖海豪游成皓首。
竟陵学士座上宾,新都司马社中友。
燕南作客岁将阑,弹铗长歌道路难。
知公当代论风雅,曾向人家卷里看。
蓬门旧日不迎客,为君拂拭凝尘席。
谈诗静夜一炬红,呼酒高斋双眼白。
送君南去及新春,残雪初消路少尘。
行到石城应早渡,隔江桃叶唤归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飒飒:形容风声。
- 浮客:游子,指旅居他乡的人。
- 瑶华:指精美的信件或诗文。
- 落魄:失意,不得志。
- 竟陵:地名,今湖北天门市。
- 新都:地名,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
- 弹铗:弹剑,比喻怀才不遇。
- 风雅:指文学艺术的高雅境界。
-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形容家境贫寒。
- 凝尘席:积满灰尘的席子,形容久未打扫。
- 一炬红:指烛光。
- 高斋:高雅的书房。
- 石城:地名,今南京市。
- 桃叶:指桃叶渡,南京的一个古渡口。
翻译
寒风呼啸,忧愁如云,江南的游子来到我的门前。 他手中拿着八百张精美的信件,雪花般错落有致,飞入我的琼轩。 他自称失意无依,曾在湖海间豪游,直至白发苍苍。 曾是竟陵学士座上的宾客,新都司马社中的朋友。 他在燕南作客,岁月将尽,弹剑长歌,感叹道路艰难。 我知道他当代论及风雅,曾从人家的卷轴中窥见。 我这蓬门旧日不迎客,为了他拂去凝尘的席子。 夜里谈诗,烛光红透,高斋中呼酒,双眼放光。 送你南去,正值新春,残雪初消,路上少尘。 行至石城应早渡河,隔江桃叶唤你归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慎行与江南游子汪山人的深厚友情。诗中,诗人通过对汪山人旅途艰辛、怀才不遇的描写,表达了对他的同情与理解。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对风雅之事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结尾,诗人以新春、残雪、桃叶等意象,寄托了对汪山人归来的期盼,情感真挚动人。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
- 《 送郭汝承都试京兆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四时宫词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冯琢吾殿讲典试湖广 》 —— [ 明 ] 于慎行
- 《 答二兄书 》 —— [ 明 ] 于慎行
- 《 送郑文学明景贡入成均 》 —— [ 明 ] 于慎行
- 《 牛山赠百岁僧二绝 》 —— [ 明 ] 于慎行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