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郎歌送翁晋北游京师

旧知吴郎名,不识吴郎面。长帆忽卷大江云,炎风五月来相见。 披衣倒屣开我关,举杯熟视成潺湲。身如海鹤目岩电,恍然再对吾师颜。 谓我垂髫称国士,于今垂白栖空山。生死凄凉知已报,南望其如路阻艰。 吾师当日诗名起,后驾方称王与李。庭前秀出琼树枝,复向骚坛执牛耳。 源泉万斛泻胸中,风雨千重飞笔底。能以遗形貌古人,还将学步嗤馀子。 白眼情知礼法疏,神心不受风尘滓。北游一泊汶阳船,小榖城东寄数椽。 几回暝色来新涨,几夜秋声听早蝉。仰天击剑舍我去,又向长安大道边。 昭王台畔金精拄,邹衍宫前海气悬。吊古应歌明月塞,忧时欲赋帝京篇。 江南才人满人口,目中如君不数有。有衣莫染洛阳尘,有钱莫买新丰酒。 汉廷公卿多世交,燕市屠沽非素友。君王正起通天台,子虚上林出君手。 男儿七尺遇有时,安得奇才长不偶。归来为我一扫岱峰云,夜看海中赤丸跳如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倒屣(dào xǐ):形容急忙迎接客人,以至于穿反了鞋。
  •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声,这里比喻眼泪流下的声音。
  • 垂髫(chuí tiáo):指童年。
  • 国士:指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
  • 垂白(chuí bái):指年老。
  • 骚坛:指文坛,特别是诗歌界。
  • 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主持者割牛耳取血,盛于盘中,参加会盟的人分尝,以示信守盟约,后比喻领导或主持重要事务。
  • 嗤馀子(chī yú zǐ):嘲笑其他人。
  • 白眼:表示轻视或不满。
  • 风尘滓(fēng chén zǐ):比喻世俗的污染。
  • 汶阳(wèn yáng):地名,今山东省泰安市汶上县。
  • 小榖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昭王台:指燕昭王所建的台,用以招贤纳士。
  • 邹衍宫:指邹衍的居所,邹衍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 子虚上林:指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这里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
  • 赤丸(chì wán):红色的球,这里比喻太阳。

翻译

虽然久闻吴郎的大名,却未曾见过他的面容。长帆如卷起大江的云彩,五月炎风中我们相遇。我急忙迎接,甚至穿反了鞋,举杯相视,泪水潺潺。他的身姿如海鹤,目光如岩电,恍若再次面对我的老师。他说我童年时被称为国士,如今却白发苍苍,隐居山中。生死之间的凄凉,知己的报答,南望之路艰难阻隔。我的老师当年以诗名起家,后来者如王与李也相继成名。庭前琼树枝秀出,他又在文坛上执掌牛耳。胸中万斛源泉倾泻,笔下千重风雨飞舞。他能遗貌取神,描绘古人,也嘲笑那些学步的人。他的眼中充满轻视,心灵不受世俗污染。北游时停泊在汶阳的船上,小榖城东寄居数间屋。几回夜色中新涨的水,几夜秋声中早蝉的鸣叫。他仰天击剑,舍我而去,又走向长安大道。昭王台畔金精矗立,邹衍宫前海气悬挂。吊古时应在明月塞歌唱,忧时欲赋帝京篇。江南才人满人口,眼中如君者寥寥无几。有衣莫染洛阳尘,有钱莫买新丰酒。汉廷公卿多世交,燕市屠沽非素友。君王正建通天台,子虚上林出自君手。男儿七尺遇有时,怎能奇才长不偶。归来为我一扫岱峰云,夜看海中赤丸如斗跳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吴郎的相遇及其后的离别,通过对吴郎形象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才华与机遇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长帆忽卷大江云”、“身如海鹤目岩电”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吴郎的风采。同时,通过对“骚坛执牛耳”、“风雨千重飞笔底”等描述,突出了吴郎在文坛上的卓越地位。最后,通过对“男儿七尺遇有时”的期待,抒发了对未来机遇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