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馆长督学湖南

· 尹台
玉节东驰向楚围,南州衿佩早知依。 洞庭春浪鱼龙变,衡岳朝阳凤鸟归。 此去皋比烦指授,即看绣斧动光辉。 词才旧擅相如丽,莫向梁园赋雪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代表皇帝的权威。
  • 东驰:向东行进。
  • 楚围:指楚地,即湖南一带。
  • 南州:指南方的地区。
  • 衿佩:指学子,佩带在衣襟上的饰物。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
  • 春浪:春天的波浪。
  • 鱼龙变:比喻变化多端,也指人才的涌现。
  • 衡岳:指南岳衡山。
  • 朝阳:早晨的阳光。
  • 凤鸟归:比喻贤才归于朝廷。
  • 皋比:指学者的座位,也指讲学。
  • 指授:指导传授。
  • 绣斧:古代仪仗中的斧钺,象征权力。
  • 动光辉:发出光彩。
  • 词才:文学才能。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 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林,后泛指贵族园林。
  • 赋雪飞:指司马相如的《雪赋》。

翻译

玉制的符节向东行进,指向楚地,南方的学子们早已知道依附于你。 洞庭湖春天的波浪中,鱼龙变化多端,衡山的朝阳下,凤凰归巢。 此去你将坐在学者的座位上,烦请指导传授,很快就能看到你的权力和光辉。 你的文学才能向来擅长如司马相如般华丽,但不要只在梁园中作赋,如雪般飘飞。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尹台送别吴馆长赴湖南督学时所作。诗中,“玉节东驰向楚围”描绘了吴馆长带着皇帝的使命前往湖南的情景,而“南州衿佩早知依”则表达了南方学子对吴馆长的期待和依赖。后两句通过“洞庭春浪鱼龙变”和“衡岳朝阳凤鸟归”的意象,寓意湖南地区人才辈出,期待吴馆长能带来新的气象。诗的最后,尹台鼓励吴馆长不仅要传授学问,还要发挥其文学才能,不要局限于贵族园林中的文学创作,而应有所作为,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光辉。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吴馆长的敬重和期待,也寄寓了对湖南学子的美好祝愿。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