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 (yè):拜访。
- 唐太史:指唐代的太史,这里可能指唐代的某位著名史官或学者。
- 应德:人名,可能是唐太史的字或号。
- 陈桥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和劳碌。
- 海甸:海边的地方,这里可能指边远或动荡的地方。
- 衡门:指简陋的住所,也比喻隐居。
- 焚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隐士行为,比喻隐居不仕。
- 衣白:指穿着朴素,比喻清贫或隐居。
- 山人:隐士的别称。
- 桂树:常用来比喻隐士的高洁。
- 桃花:常用来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
- 南阳:地名,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渭村:地名,指姜子牙隐居的地方。
翻译
多年来,边远之地风尘仆仆,动荡不安,像您这样的人怎能独自隐居在简陋的衡门之中呢?焚鱼学士的足迹虽然隐秘,但穿着朴素的山人却以礼自重,自尊自爱。攀援桂树,以此隐喻自己的隐居生活,而桃花开落,却让人忘记了言语,沉浸在隐逸的美好中。英雄的出处原本就没有固定的模式,看看南阳的诸葛亮和渭村的姜子牙就知道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唐太史应德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焚鱼”、“衣白”、“桂树”、“桃花”等意象,巧妙地隐喻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结尾通过提及南阳诸葛亮和渭村姜子牙,强调了英雄出处的不确定性,暗示了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都能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
尹台的其他作品
- 《 癸亥之夏过休宁同宗川令尹程吴二友生游白岳二首 》 —— [ 明 ] 尹台
- 《 资阳潭石矶特奇怪艮斋赵使君招宴即席二首 》 —— [ 明 ] 尹台
- 《 和午塘翰长春日游方氏园 》 —— [ 明 ] 尹台
- 《 送黄材伯学士赴南院 》 —— [ 明 ] 尹台
- 《 述怀二首再寄整翁先生 》 —— [ 明 ] 尹台
- 《 寄和曲岩老人并其子白玉诗 》 —— [ 明 ] 尹台
- 《 正元前三日习仪朝天宫值雪二首 》 —— [ 明 ] 尹台
- 《 习家池 》 —— [ 明 ] 尹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