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伯子还吴

中原文字半蒿莱,入洛人传伯仲才。 白发向催犹著赋,黄金挥罢独登台。 愁时天地衔杯尽,病后烟霞拂袖来。 试听商声缘画角,蘋花一夜满江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蒿莱(hāo lái):野草,比喻荒废。
  • 入洛:指进入洛阳,古代文人常以“入洛”比喻进京应试或求仕。
  • 伯仲:比喻才能相当,不分上下。
  • 著赋:写作赋文。
  • 黄金挥罢:指花费金钱后。
  • 登台:指登上高台,比喻显露才华。
  • 衔杯:指饮酒。
  • 拂袖:挥袖,表示决绝或离去。
  •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代表秋天的声音,常用来形容悲凉。
  •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形似牛角,常用于军乐或报时。
  • 蘋花:即浮萍,水生植物,常用来象征漂泊无依。
  • 江隈(jiāng wēi):江河的弯曲处。

翻译

中原的文学作品大多荒废,人们传说洛阳有才华横溢的兄弟。 白发被岁月催促,仍坚持写作赋文,花费完金钱后,独自登上高台。 忧愁时,饮酒直至天地间一切愁绪尽消,病愈后,带着烟霞般的超然再次归来。 试着聆听那悲凉的商声,伴随着画角的哀鸣,一夜之间,蘋花遍布江河的弯曲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文学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中原文字半蒿莱”一句,既表达了对中原文化衰落的哀叹,也暗含了对自身文学才华的自信。后文通过“白发向催犹著赋”和“黄金挥罢独登台”等句,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结尾的“蘋花一夜满江隈”则以景结情,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