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宴坐有感

尺组当年早自抛,溪山随处小诛茅。 孤踪放浪惭真隐,末路浮沉念素交。 万里云深难假翼,一枝风静可为巢。 虚襟久已忘玄白,肯向人间作解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尺组:指官职、官印。
  • 诛茅:指剪除茅草,比喻隐居不仕。
  • 孤踪:孤独的行踪,指隐居生活。
  •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
  • 真隐:真正的隐士。
  • 末路:人生的晚年。
  • 浮沉: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
  • 素交:旧交,老朋友。
  • 假翼:借翅膀,比喻借助外力。
  • 一枝:指简陋的居所。
  • 虚襟:虚心。
  • 玄白:指世俗的纷争和是非。
  • 解嘲: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翻译

当年早已抛却了官职,随意在山溪边剪除茅草隐居。 孤独的行踪放纵不羁,惭愧自己算是真正的隐士, 晚年的人生起伏中,依然怀念那些老朋友。 万里云深难以借助外力,但在简陋的居所中,风静时可以安心。 虚心已久,早已忘记了世俗的纷争, 又何必向人间自我解嘲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慎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尺组当年早自抛”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通过“孤踪放浪惭真隐”和“末路浮沉念素交”,诗人展现了自己孤独而自由的隐居生活,以及对旧友的怀念。最后两句“虚襟久已忘玄白,肯向人间作解嘲”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以及不愿再为世俗所扰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人生观。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