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谢仰潜令君七十

赤畿茂宰汉郎官,文物家声奕代看。 江左风流传作赋,云中节钺颂登坛。 河阳去后花成树,彭泽归来菊可餐。 大是清朝真隐在,白头湖上理渔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畿(jī):指京畿,即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茂宰:对地方官的美称,这里指谢仰潜。
  • 奕代:一代接一代,指家族世代相传。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一带。
  • 节钺:古代授予将帅的符节和斧钺,象征权力和威严。
  • 登坛:指登上坛场,古代举行仪式或任命将领时的一种形式。
  • 河阳:古地名,今河南省孟州市,这里用以比喻谢仰潜的政绩。
  • 彭泽:古地名,今江西省彭泽县,这里用以比喻谢仰潜的隐逸生活。
  • 清朝:指清明的时代。
  • 渔竿:钓鱼用的竿子,这里象征隐逸生活。

翻译

在京城及其周边地区,谢仰潜这位杰出的地方官,如同汉代的郎官一般,他的家族声望代代相传。他的文采和风流在江左地区传为佳话,他的节钺和登坛之事被颂扬于云中。他离开河阳后,那里的花儿如同树木一般繁盛,他归隐彭泽后,那里的菊花可供他餐食。在这样一个清明的时代,他真的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在湖边梳理着他的渔竿,白发苍苍。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谢仰潜的家族声望、文采风流以及他的政绩和隐逸生活。诗中通过“赤畿茂宰”、“江左风流”、“云中节钺”等词语,展现了谢仰潜的显赫地位和卓越才华。同时,“河阳去后花成树”、“彭泽归来菊可餐”等句,巧妙地运用了地名和植物的意象,表达了谢仰潜对地方的贡献以及他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最后,“大是清朝真隐在,白头湖上理渔竿”一句,强调了谢仰潜在清明时代中的隐逸身份,以及他晚年生活的宁静与自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谢仰潜的多重身份和丰富人生。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