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岁真僧:指年满百岁的真正修行者。
- 翠微:指山色苍翠幽深之处。
- 白毫光:佛教中指佛或菩萨眉间所发的白光,象征智慧和神圣。
- 六铢衣:佛教中指极轻极薄的袈裟,比喻僧人修行的高洁。
- 逢迎:迎接,接待。
- 岩泉:山岩间的泉水。
翻译
百岁的高僧居住在苍翠幽深的山中,眉间白光闪烁,身披轻盈的六铢衣。他迎接客人时,能走过山腰,指点着山间的泉水,步履如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百岁高僧的形象,通过“白毫光散六铢衣”等词句,展现了僧人的神圣与高洁。诗中“逢迎犹自过山半,指点岩泉步似飞”生动地描绘了高僧迎接客人的场景,不仅体现了他的热情好客,更突显了他身手矫健,精神矍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子夜歌十二首 其十 》 —— [ 明 ] 于慎行
- 《 告中题斋阁红梅四首 其二 》 —— [ 明 ] 于慎行
- 《 东海有贞妇为冯太安人赋 》 —— [ 明 ] 于慎行
- 《 子夜歌十二首 其十一 》 —— [ 明 ] 于慎行
- 《 寄怀朱廷平可大兼讯于泽州子冲入觐 》 —— [ 明 ] 于慎行
- 《 寄题杨梦山先生半间楼 》 —— [ 明 ] 于慎行
- 《 山中承苏岱髯国相寄自制铜雀瓦砚戏谢 》 —— [ 明 ] 于慎行
- 《 题忠顺夫人画像四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