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閒居:闲居,指无官职的居住状态。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依依:形容思绪缠绵不断。
- 邑里:指乡里,村庄。
- 阻饥:因灾害而导致的饥荒。
- 炊烟:做饭时升起的烟。
- 浑欲:几乎,快要。
- 平田:平整的田地。
- 蔓草:蔓延的野草。
-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 寇盗:强盗,指战乱。
- 消长:增减,此指战乱的起伏变化。
- 海外:指边远地区或外国。
- 兵戈:战争。
- 是非:对错,此指战争的正义与否。
- 黄扉:指宰相府,古代宰相的官署。
- 诸相国:各位宰相。
- 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 调燮:调和,治理。
- 宵衣:指皇帝,因为皇帝需要早起穿戴朝服处理政务。
翻译
闲居之中,忧愁的思绪缠绵不断,深感乡里春深时正遭受饥荒。 深巷中做饭的炊烟几乎快要看不到了,平整的田地上野草也应稀少。 中原地区的战乱还在起伏变化,边远地区或外国也有战争的正义与否之争。 好在有宰相府中的各位宰相,他们镇定从容地治理国家,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闲居时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閒居愁思转依依”一句,即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忧虑。通过描绘“邑里春深正阻饥”、“深巷炊烟浑欲少”等景象,进一步以乡里的饥荒和荒凉来象征国家的困境。后两句则通过对中原和海外战乱的提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最后,作者寄望于宰相们的治理,希望他们能稳定局势,辅佐皇帝,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期望。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太虚亭望金陵亭在摄山绝顶 》 —— [ 明 ] 于慎行
- 《 送业师郑舒轩先生署教海宁同子冲可大二君 》 —— [ 明 ] 于慎行
- 《 阁试赋得秋菊有佳色八韵 》 —— [ 明 ] 于慎行
- 《 酬寄茅鹿门先生 》 —— [ 明 ] 于慎行
- 《 子夜歌十二首 其六 》 —— [ 明 ] 于慎行
- 《 告中题斋阁红梅四首 其四 》 —— [ 明 ] 于慎行
- 《 伾麓山房十咏为朱槐石令君赋 其五 修竹庐 》 —— [ 明 ] 于慎行
- 《 燕歌行七解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