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七解

日出东南隅,照我邯郸宫。 邯郸有好女,颜色靡春风。 采蘩出城南,采桑出城东。 黄金为长钩,桂枝为大笼。 上襦绣鸳鸯,下裙绣芙蓉。 肌肤宛如玉,善态不可穷。 飞鸟见女来,厉翮凌高空。 游鱼见女来,潜游深渊中。 车人去其盖,舟人去其篷。 少年满路傍,叹息忘所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ǐ):美好,细腻。
  • (fán):白蒿,一种植物。
  • 长钩:指装饰华丽的钩子。
  • 大笼:指用桂枝编织的大篮子。
  • 上襦:上衣。
  • 下裙:下身的裙子。
  • 厉翮:振翅。
  • 潜游:在水中深处游动。
  • 车人:驾车的人。
  • 舟人:划船的人。
  • :车篷。
  • :船篷。

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亮了邯郸的宫殿。邯郸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容颜比春风还要细腻动人。她出城南去采摘白蒿,出城东去采摘桑叶。她用黄金装饰的长钩,桂枝编织的大篮子。她的上衣绣着鸳鸯,下裙绣着芙蓉。她的肌肤如同美玉,姿态万千,美不胜收。飞鸟见到她来,振翅高飞向高空。游鱼见到她来,潜入深渊中游动。驾车的人去掉了车篷,划船的人去掉了船篷。少年们满街旁,叹息不已,忘记了去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邯郸美女的动人形象,通过日出、采蘩、采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衬托出女子的美丽与高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飞鸟见女来,厉翮凌高空”和“游鱼见女来,潜游深渊中”,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美貌的惊人效果。结尾处的“少年满路傍,叹息忘所从”则深刻地反映了女子美貌对周围人的影响,使得人们为之倾倒,忘却了自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