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一日同赵少虚文学李前峰司马饮宫秀才山房对菊三首
木落霜天万树林,谁怜艳菊自萧森。
一丛寂寞香难近,百草飘零色更深。
地僻常能留客醉,秋高才得对花吟。
明年又作燕城客,水畔东篱何处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一日:二十一日。
- 萧森:形容植物凋零、凄凉。
- 寂寞香:指菊花虽香,但因环境孤寂,香气难以被人接近。
- 飘零:形容花草凋零、散落。
- 地僻:地方偏僻。
- 秋高:秋天天空高远,气候凉爽。
- 燕城:指北京。
- 水畔东篱:水边的东边篱笆,常用来指代菊花的生长地。
翻译
树叶在秋天的霜降中纷纷落下,覆盖了广阔的树林,谁会怜惜那独自凋零的艳丽菊花呢?一丛菊花在孤寂中散发着香气,却难以接近,周围的百草已经凋零,菊花的颜色显得更加深沉。这个地方虽然偏僻,却常常能留住客人,让他们沉醉其中,直到秋高气爽时才能对着菊花吟咏。明年我又将成为燕城的客人,那时我该去哪里寻找水畔东篱下的菊花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菊花在万木凋零中的孤寂与坚韧。诗中,“木落霜天万树林”一句,以广阔的背景映衬出菊花的孤独,“谁怜艳菊自萧森”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境遇的同情。后文通过对菊花香气难以接近和颜色更深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菊花的孤寂与坚强。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未来无法再见此景的忧虑,增添了诗的哀愁色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