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龙华寺小坐

苑西桥畔古祗林,满院松杉昼郁森。 山色平连三殿影,湖光曲抱五城阴。 尊前细雨飘仙梵,槛外凉风急暮砧。 宴坐不知清昼永,一函经咒对沈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祗林:指寺庙。
  • 郁森:形容树木茂盛,阴森。
  • 五城:指帝都的五城,这里泛指京城。
  • 仙梵:指佛教音乐。
  • 暮砧:傍晚时分的砧声,砧是古代捣衣时用来垫衣物的石头,砧声常用来象征秋思或离别。
  • 宴坐:闲坐。
  • 经咒:佛教的经文和咒语。
  • 沈吟:深思。

翻译

在秋日,我坐在龙华寺中,这寺庙位于苑西桥边,历史悠久。寺内松树和杉树茂密,白天显得阴森郁郁。山色与三殿的影子平齐,湖光曲折地环绕着京城的阴影。在尊前,细雨飘洒,伴随着佛教音乐,槛外的凉风中传来傍晚的砧声。我闲坐不知白昼漫长,一卷经咒在我面前,我深思不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在龙华寺的宁静景象,通过“满院松杉昼郁森”和“湖光曲抱五城阴”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寺庙风光。诗中“尊前细雨飘仙梵,槛外凉风急暮砧”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沉醉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结尾的“宴坐不知清昼永,一函经咒对沈吟”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在静思中的心灵体验和对宗教哲理的探求。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