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道中夜泊

长堤高柳暮云平,入夜扁舟堰口横。 千里烟波通海戍,三家村落杂齐声。 残灯微照孤帆动,短笛寒吹片月明。 客枕清泠浑不寐,沧洲一望飒然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扁舟:小船。
  • 堰口:堤坝的开口处。
  • 海戍:海边守卫的哨所。
  • 齐声:指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
  • 孤帆:单独的帆船。
  • 短笛:短小的笛子。
  • 片月:一轮明月。
  • 清泠:清凉。
  • 沧洲:指遥远的水边,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居所。
  • 飒然:形容风声或景色凄凉。

翻译

长堤上高高的柳树与暮云齐平,夜晚小船横在堤坝的开口处。千里烟波与海边的哨所相连,三家村落的杂音交织。残灯微弱地照着孤帆移动,短笛的寒音吹奏着一轮明亮的月亮。作为客人的我,清凉的夜晚无法入睡,远远地望着沧洲,突然感到一阵凄凉的惊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泊船于故城道中的景象,通过“长堤高柳”、“扁舟堰口”、“烟波海戍”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夜景。诗中“残灯孤帆”、“短笛片月”等细腻的描写,增强了夜晚的孤独感和远方的遐想。结尾的“客枕清泠”、“沧洲飒然”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状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