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东山有草堂,缥缈云峤孤。前对祝融峰,下瞰巴陵湖。 明公昔时此堂居,麋鹿熊豕当窗趋。洞庭日落风浪涌,倒影射堂堂欲动。 惨淡谁闻紫芝曲,独善不救苍生哭。先帝亲裁五色诏,老臣曾受三朝禄。 此时边徼多战声,曳履谒帝登承明。谢安笑却淮淝敌,魏相坐测单于兵。 九重移榻数召见,夹城日高未下殿。英谋密语人不知,左右微闻至尊羡。 自从龙去不可攀,公亦卧病思东山。湘娥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侧。 上书苦死只欲归,圣旨优容意悽恻。内府盘螭缕金织,赐出倾朝皆动色。 白金之铤红票记,宝钞生硬鸦翎黑。崇文城门水云白,是日观者涂路塞。 城中冠盖尽追送,尘埃不见长安陌。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不尔抽身早亦得。 君不见汉二疏,千载想慕传画图。即如草堂何处无,禄食腼窃胡为乎。 乃知我公真丈夫,呜呼乃知我公真丈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峤(qiáo):尖而高的山。
  • 祝融峰:衡山主峰。
  • 巴陵湖:即洞庭湖。
  • 边徼(jiào):边境。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 淮淝敌:指东晋时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
  • 夹城:两边筑有高墙的通道。
  • 至尊:皇帝。
  • :指皇帝。
  • 悽恻(qī cè):悲伤。
  • 铤(dìng):金锭。
  • 崇文门:北京的一座城门。
  • 冠盖:官员的冠服和车盖,借指官吏。
  • 长安陌:长安的街道。

翻译

东山有一座草堂,孤高而缥缈于尖高山上。前面正对着祝融峰,往下俯瞰着洞庭湖。 刘公过去在此堂居住,麋鹿熊野猪在窗前奔走。洞庭湖日落时风浪涌起,倒影映照草堂仿佛要晃动。 惨淡时谁听过紫芝曲,独善其身不能救苍生哭泣。先帝亲自裁下五色诏书,老臣曾接受三朝的俸禄。 这时边境很多战争的声音,他拖着鞋子去拜见皇帝登上承明殿。谢安笑着击败淮淝敌军,魏相坐着推测单于的兵力。 皇帝多次移榻召见,在夹城日头很高了还没下殿。他的英明谋略和密语别人不知道,左右微微听到皇帝对他很羡慕。 自从皇帝离去无法再攀附,刘公也卧病思念东山。湘水女神含着笑倚着竹子站立,山鬼婀娜在堂的旁边。 上书拼死只想回归,圣旨宽容情意悲伤。内府的盘螭缕金织物,赏赐出来满朝都被惊动变色。 金锭上有红票标记,宝钞硬得像乌鸦的羽毛那么黑。崇文门处水云洁白,这一天观看的人把道路都堵塞了。 城中的官员们都追着相送,长安的街道上不见尘埃扬起。人生的富贵哪里有尽头,男子汉应该能为国家效死,如果不这样早些抽身也可以。 君不见汉代的二疏,千年后让人仰慕并传扬画图。就如同草堂哪里没有,为俸禄而有愧地偷窃是为什么呢。 才知道我公真是大丈夫,哎呀才知道我公真是大丈夫。

赏析

这首诗围绕大司马刘公展开,描述了他曾在东山草堂居住的经历,以及他在朝时的功绩和受到的尊崇。诗中还描写了他后来卧病思乡,最终回归东山。通过展现刘公在不同境遇下的状况,突出了其高尚人格和对国家的贡献。同时,诗中以汉代二疏作对比,强调了刘公不贪恋富贵、急流勇退的可贵品质。全诗语言生动,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营造出丰富的意境,表达了对刘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