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登阁东望青溪白莲粲然如雪倚久之为赋

· 贝琼
地清无暑即蓬莱,高阁披襟亦快哉。 楚树日沉风北起,钟山云合雨东来。 枇杷子熟三时过,菡萏花高一色开。 今夜夜凉无限思,吹箫人在凤皇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粲然:鲜明、明亮的样子。
  • 披襟:敞开衣襟,形容心情舒畅。
  • 枇杷子:枇杷的果实。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凤皇台:凤凰台,传说中的地名,常用来指代仙境或高雅之地。

翻译

身处清凉之地,无暑气侵扰,仿佛置身蓬莱仙境,站在高阁之上,敞开衣襟,心情无比畅快。楚地的树木在日落时分显得沉静,风从北方吹来,钟山的云雾汇聚,预示着雨将从东方降临。枇杷的果实已经成熟,过了三个时节,荷花盛开,色彩单一却高雅。今夜夜风清凉,思绪万千,吹箫的人仿佛在凤凰台上,仙境般遥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五月三日登高阁所见的美景,通过“地清无暑”、“高阁披襟”等词句,表达了诗人身处清凉之地、心旷神怡的感受。诗中“楚树日沉风北起,钟山云合雨东来”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阔的氛围。结尾“今夜夜凉无限思,吹箫人在凤皇台”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遐想,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