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图

· 贝琼
连峰接岫写秦州,雨洗蛾眉积翠浮。 石出剑门皆北向,水通盐泽自西流。 松头一片秋云湿,鸟背千盘细路幽。 策马匆匆度关客,何如渔父一扁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ù):山洞,这里指山峰。
  • 秦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
  • 蛾眉:形容山峰如女子的眉毛般弯曲秀美。
  • 积翠:积累的翠绿色,这里指山上的植被。
  • 石出剑门: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以险峻著称。
  • 盐泽:古代地名,可能指今青海省的盐湖。
  • 松头:松树的顶端。
  • 鸟背:形容山路险峻,如同鸟背。
  • 细路:狭窄的山路。
  • 策马:骑马。
  • 渔父:渔夫。
  • 扁舟:小船。

翻译

连绵的山峰接连着山峰,描绘出秦州的壮丽景色,雨水洗净了如蛾眉般弯曲的山峰,使得山上的翠绿色植被更加鲜明。石头从剑门关突出,都朝向北方,而水流则从西边流向盐泽。松树的顶端仿佛被秋天的云雾打湿,鸟儿飞过的山路险峻而幽静。骑马匆匆过关的旅人,又怎能比得上渔夫驾着一叶扁舟的自在呢?

赏析

这首作品以蜀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壮美与幽静。诗中“雨洗蛾眉积翠浮”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秀美,又通过“积翠浮”表达了山色的深邃与生机。后两句通过对剑门关和盐泽的提及,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与自然的壮丽。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策马过关的旅人与悠然自得的渔父,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与深刻感悟。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