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

· 贝琼
日上扶桑晓色红,闭门慵似杜陵翁。 干戈送老甘人下,江海生春尚客中。 雪尽南枝开大庾,天回北斗挂空同。 试倾百斛芜城酒,未叹飘零两鬓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日:冬至。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 :懒散。
  • 杜陵翁:指唐代诗人杜甫,他曾在杜陵居住,故称。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乱。
  • 江海:指远离朝廷的边远地区。
  • 大庾:山名,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
  • 北斗:北斗七星。
  • 空同:即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
  • 百斛:形容酒量很大。
  • 芜城:指荒芜的城市,这里可能指扬州。
  • 飘零:漂泊无依。
  • 两鬓蓬:形容头发蓬乱,比喻年老。

翻译

太阳从扶桑树上升起,晨光映红了天际,我却像杜甫一样懒散地闭门不出。战乱使人老去,甘愿屈居人下,春天虽在江海间生长,我却仍在客中漂泊。南枝的雪已经消尽,大庾山的花儿盛开,北斗星挂在崆峒山上空。我尝试倾尽百斛芜城的酒,不叹息自己两鬓如蓬的飘零生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至日的景象,通过对比自然的美好与个人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无奈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扶桑”、“大庾”、“北斗”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最后两句以酒消愁,不叹飘零,透露出诗人豁达的心境。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