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处仁竹泉所

· 贝琼
王孙宝玦已流落,九马不复归长安。梨园歌舞入残梦,白屋无人空翠寒。 流泉汨汨如流乳,竹应笑歌成律吕。酒酣濯足望洞庭,一片潇湘隔秋雨。 有鸟有鸟来丹山,羽衣五色朱其冠。人间腥腐不足饱,食汝竹实饮汝湍,为汝一出三千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孙宝玦:指贵族子弟的珍贵玉器,这里比喻贵族的繁华已逝。
  • 九马:古代传说中的神马,这里指贵族的荣华富贵。
  • 梨园:古代皇家戏班,这里指宫廷的娱乐活动。
  • 白屋:指贫寒的居所。
  • 翠寒:翠绿而寒冷,形容环境的凄凉。
  • 汨汨:形容水流的声音。
  • 律吕:古代音乐的调式,这里指和谐的音乐。
  • 濯足:洗脚,比喻洗净尘世的烦恼。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这里泛指湖南地区。
  • 羽衣五色:五彩斑斓的羽毛,形容鸟的美丽。
  • 朱其冠:红色的冠,形容鸟的冠羽。
  • 腥腐:指人间的污浊和腐败。
  • 竹实:竹子的果实,传说中凤凰的食物。
  • :急流的水。

翻译

贵族子弟的珍贵玉器已流落,传说中的九马也不再回归长安。宫廷的歌舞已成残梦,贫寒的居所空留翠绿的寒冷。 泉水潺潺如同流动的乳汁,竹子似乎在欢笑歌唱,和谐如音乐。酒醉之后洗脚望向洞庭湖,一片潇湘景色隔着秋雨。 有只美丽的鸟儿来自丹山,羽毛五彩斑斓,冠羽鲜红。人间的不洁和腐败不足以饱腹,它吃着竹子的果实,饮着急流的水,为此它一出世便等待三千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贵族的繁华与贫寒的现实,描绘了一幅从繁华到凄凉的变迁图景。诗中“王孙宝玦已流落”与“九马不复归长安”形象地表达了贵族的衰败,而“梨园歌舞入残梦”则进一步以宫廷娱乐的消逝来象征时代的更迭。后半部分转向自然,以流泉、竹子和洞庭湖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以一只美丽的鸟儿为象征,表达了对于纯净与高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腐败的厌弃。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