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盛孔赴淄川丞二首

· 贝琼
魏有径寸珠,守境无檀子。 照车十二乘,何如照千里。 世乏威王贤,孰知天下士。 所以饭牛儿,商歌中夜起。 徒求南海产,半触蛟龙死。 异才何代无,紏纷今可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战国时期的魏国。
  • 径寸珠:直径一寸的珍珠,形容珍贵。
  • 守境:守卫国家边境。
  • 檀子:人名,可能是指古代的贤人或勇士。
  • 照车十二乘:形容珍珠的光芒可以照亮十二辆车,比喻其珍贵和光彩。
  • 威王:指战国时期的齐威王,以贤明著称。
  • 饭牛儿:指养牛的人,这里可能指普通百姓。
  • 商歌:商代的歌谣,这里泛指歌曲。
  • 中夜:半夜。
  • 南海产:指南海出产的珍宝。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比喻凶猛的敌人或困难。
  • 紏纷:纷乱,混乱。

翻译

魏国有一颗直径一寸的珍珠,但守卫边境的人却不是檀子那样的英雄。这颗珍珠的光芒足以照亮十二辆车,但它又怎能比得上照亮千里的光芒呢?世上缺少了像齐威王那样的贤明君主,谁又能真正了解天下的英才呢?因此,那些养牛的普通人,在半夜听到商代的歌谣时,也会被激起内心的激情。虽然他们只是普通百姓,但他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南海出产的珍宝,更是能够克服像蛟龙一样的困难。每个时代都有不平凡的人才,现在正是整理这些纷乱思绪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魏国珍珠和守境之人的对比,以及对齐威王和普通百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英才的渴望和对普通百姓内心激情的认同。诗中“照车十二乘,何如照千里”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强调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珍贵,而在于其影响力和作用。最后,作者通过对“饭牛儿”和“商歌中夜起”的描写,展现了普通人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的激情和追求,体现了对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精神的赞美。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