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五月初一日早朝奉天殿西域国师来朝盖前代所未有也目击盛事因赋
中天宫阙绚琉璃,五丈高悬日月旗。
天子万年当玉座,国师五日拜丹墀。
御炉不断龙涎喷,宫扇初交雉尾移。
江海小臣陪百辟,白头今日睹朝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洪武六年: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的第六年,即1373年。
- 奉天殿:明朝皇宫的主要宫殿之一,用于举行重要的朝会和仪式。
- 西域国师:指来自西域的高僧或宗教领袖。
- 琉璃:一种半透明的宝石,这里形容宫殿的华丽。
- 玉座:皇帝的宝座,象征皇权。
- 丹墀:红色的台阶,指宫廷中的重要场所。
- 龙涎:传说中龙吐出的香料,这里指宫廷中的香炉。
- 雉尾:指宫廷仪仗中使用的雉鸡尾羽装饰的扇子。
- 百辟:指众多的官员。
- 朝仪:朝廷的礼仪和仪式。
翻译
中天的宫阙闪耀着琉璃的光彩,五丈高的旗杆上悬挂着日月图案的旗帜。 天子万年坐在玉座之上,国师每五日便在丹墀上拜见。 御用的香炉中龙涎香不断喷发,宫扇刚刚展开,雉尾扇缓缓移动。 作为江海小臣的我,陪同众多官员,白发苍苍的今天见证了朝廷的盛大仪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洪武六年五月初一日早朝时,西域国师来朝的盛况。诗中通过华丽的宫殿、庄严的朝仪、香炉的香气和仪仗的扇子等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诗人作为一位年迈的官员,亲眼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表达了对国家盛世的赞美和对皇权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宏大,展现了明朝初期的繁荣和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