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山隐居夏日

· 贝琼
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 野花作雪都辞树,溪水如云忽到门。 无复元戎喧鼓吹,试从田父牧鸡豚。 来青处士时相过,犹是平原旧子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殳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病客:指作者自己,因病而客居他乡。
  • 野花作雪:形容野花凋零,如同雪花飘落。
  • 元戎:指军中的将领。
  • 鼓吹:古代军中用以壮声威的乐器合奏。
  • 田父:指农夫。
  • 牧鸡豚:放牧鸡和猪,指田园生活。
  • 来青处士:指来访的隐士,青指隐士的服饰。
  • 平原旧子孙:指平原君的子孙,平原君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以好客著称。

翻译

我这病中的客人,懒得出村,两山之间,一个月来雨意昏昏。 野花像雪花一样纷纷凋落,溪水涨得如同云朵,忽然流到了门前。 不再有军中将领的喧闹鼓吹,我试着跟随农夫放牧鸡和猪。 来访的隐士时常来访,他们仍是平原君的旧日子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殳山隐居时的夏日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界的厌倦。诗中“野花作雪”和“溪水如云”的比喻形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幻。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军中鼓吹和田园牧歌,进一步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恬淡。结尾提到来访的隐士,暗示了作者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