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糟蟛蚏

· 贝琼
江乡富鱼错,有物小而铠。 天晴走白沙,月暗来沧海。 空怜朔客疑,尚被南翁采。 刀斧不足膏,瓶罂遂俱逮。 失身酒泉流,举族糟丘醢。 对此汝哀汝,生食之岂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错:指各种鱼类。
  • :铠甲,这里形容蟛蚏的外壳坚硬。
  • 沧海:大海。
  • 空怜:白白地怜悯。
  • 朔客:北方来的客人。
  • 南翁:南方的老人。
  • 刀斧不足膏:刀斧不足以形容其美味。
  • 瓶罂:瓶子和坛子,这里指装酒的容器。
  • :及,到。
  • 糟丘醢:指被酿成酒糟的蟛蚏。
  • 生食之岂罪:生吃它难道有罪吗?

翻译

江边的乡村富饶,鱼类繁多,其中有一种小生物,外壳坚硬如铠甲。晴天时它在白沙上爬行,月色暗淡时则来到大海。北方来的客人或许会疑惑不解,而南方的老人却会去采集。刀斧都无法形容它的美味,于是它被装进了瓶子和坛子。它失去了自由,被酿成了酒糟。面对这样的命运,你哀叹自己,生吃它难道有罪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江乡小生物蟛蚏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和被人们利用的命运。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如“空怜朔客疑,尚被南翁采”,既表达了北方人对蟛蚏的陌生,又体现了南方人对它的熟悉和利用。最后两句“对此汝哀汝,生食之岂罪”,则引发了对生命价值和人类行为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界小生命的关注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