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行
鄢陵王孙称竹溪,手自栽竹堂东西。巳诧白昼雷雨入,遽使六月秋云低。
王孙拈笔传竹神,不得乃忆能传人。黄筌异世与可灭,本朝颇数东吴真。
一幅千金掷不惜,有时客来挂之壁。壁上阶前翠相射,风行琳琅戛摩仄,四座慄慄生寒色。
陂陀沙屿意势远,洞庭木落潇湘晚。白云悠悠去不返,丛篁寂寞双妃怨。
于乎画形难画心,黄陵鹧鸪啼至今。月不常盈日中昃,人生何必长悲吟。
堂有佳宾膝有琴,美酒一酌还一斟。竹溪子,斟竹叶,歌竹枝,醉据玉案吹参差。
左杯酹竹右画师,李乎孔乎吾则谁。更须名手画六逸,并画王孙逸为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鄢陵:地名,今河南省鄢陵县。
- 遽使:迅速使得。
- 诧:惊讶。
- 拈笔:拿起笔。
- 黄筌:宋代画家,擅长画竹。
- 异世:不同的时代。
- 东吴:指三国时期的吴国,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翠相射:翠绿的颜色相互映照。
- 琳琅:美玉,这里形容竹子的声音清脆悦耳。
- 戛摩仄:形容声音的清脆。
- 慄慄:形容寒冷。
- 陂陀:山坡。
- 沙屿:沙滩和小岛。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
-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省。
- 丛篁:丛生的竹子。
- 双妃怨:指古代传说中的娥皇和女英,因思念舜帝而哭泣,泪水染竹成斑。
- 黄陵:地名,在湖南省,传说中娥皇、女英的墓地。
- 鹧鸪:鸟名,其啼声悲切。
- 中昃:日中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衰退。
- 酹: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 参差:不齐的样子,这里指竹叶的形状。
- 六逸:指古代传说中的六位隐逸高士。
翻译
鄢陵的王孙被称为竹溪,亲手在堂的东西两侧栽种了竹子。已经惊讶于白昼雷雨的侵入,迅速使得六月天像秋天一样云低。 王孙拿起笔来传达竹子的神韵,如果画不出来就会想起能传达这种神韵的人。黄筌虽然是不同世代的人,但他的画技与古代的画家相比也不逊色,本朝江南的画家更是如此。 一幅画千金也不惜,有时客人来访时挂在墙上。墙上和阶前的翠绿色相互映照,风吹过竹子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让四座的人都感到寒冷。 山坡和沙滩小岛的意象遥远,洞庭湖的木叶落下,潇湘的夜晚。白云悠悠地飘去不再返回,丛生的竹子寂寞地诉说着双妃的怨恨。 啊,画形容易画心难,黄陵的鹧鸪啼声至今仍在。月亮不会总是圆满,太阳也会偏西,人生何必总是悲伤吟唱。 堂上有佳宾,膝上有琴,美酒一杯接一杯。竹溪子,斟上竹叶酒,唱起竹枝词,醉后倚着玉案吹奏参差的竹叶。 左手举杯祭奠竹子,右手画师,李还是孔,我则谁。更需要名手画出六位隐逸高士,并画出王孙的逸趣成为第七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孙竹溪的竹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竹子的神韵和画家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白昼雷雨入”、“六月秋云低”等,生动地表现了竹林的幽静与变化。同时,诗人通过对画竹过程的描述,表达了对画艺的追求和对前人画家的敬仰。结尾处,诗人借酒消愁,以竹叶酒和竹枝词自娱,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艺术境界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