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门一首寄张孟兼主事
日落宿都门,鸡鸣发淳化。
城南夜来雨,连山色如赭。
青松夹高岗,烟火通旅舍。
到家须十日,畬田熟秋稼。
如何山巨源,未知嵇叔夜。
野鹤终去人,疲牛岂胜驾。
寄书谢所亲,吾今老林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门:京城的城门。
- 淳化: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 赭(zhě):红褐色。
- 畬田:耕种过的田地。
- 山巨源、嵇叔夜:均为魏晋时期的文人,山涛(山巨源)与嵇康(嵇叔夜)是好友,但山涛后来出仕,嵇康则隐居不仕。
- 野鹤:比喻隐逸的人。
- 疲牛岂胜驾:比喻自己力不从心,无法承担重任。
翻译
日落时分,我住宿在京城的城门附近,鸡鸣时分出发前往淳化。城南夜晚下了雨,连绵的山峦在雨后呈现出红褐色。青松挺立在高岗上,旅舍周围炊烟袅袅。预计到家还需十天,家乡的田地已经熟透了秋天的庄稼。我虽然像山巨源一样,却未能像嵇叔夜那样隐居。野鹤终究要离开人群,疲惫的牛怎能承受重负呢?寄信给亲人,告诉他们我现在已老,只想在林下安度余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前往淳化的旅途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疲惫。诗中“野鹤终去人,疲牛岂胜驾”巧妙地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
贝琼的其他作品
- 《 无题 》 —— [ 明 ] 贝琼
- 《 嘉禾道中 》 —— [ 明 ] 贝琼
- 《 壬子春二月既望乘君子材拈余重游殳山遂燕陆景远氏来青堂与者丁一鹤董祖南景远父子及余季子翱一觞一咏不啻兰亭之会也酒半移尊公主墓侧而董海翁亦至子材遂大醉卧石上不能起命两童掖之登舟余与众客至东山兴尽而返目赋一首以纪其事云 》 —— [ 明 ] 贝琼
- 《 洪武六年五月初一日早朝奉天殿西域国师来朝盖前代所未有也目击盛事因赋 》 —— [ 明 ] 贝琼
- 《 别吕德常 》 —— [ 明 ] 贝琼
- 《 寄陈文举四首 》 —— [ 明 ] 贝琼
- 《 送莫彦英赴宾州上林丞 》 —— [ 明 ] 贝琼
- 《 题叶经历水北山居 》 —— [ 明 ] 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