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除夕

· 贝琼
春风何处来,庭草忽已碧。 不惜流年驰,感此千里客。 管葛树功名,孔颜丰道德。 低回违宿愿,览镜双鬓白。 高堂夜张筵,新酒行琥珀。 得失谁与论,浩歌永今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流年:指光阴,时间。
  • 管葛:指管仲和诸葛亮,两位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 孔颜:指孔子和颜回,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颜回是他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 低回:徘徊,流连。
  • 宿愿:长久以来的愿望。
  • 览镜:照镜子。
  • 高堂:指家中长辈的居所。
  • 琥珀:一种宝石,这里形容酒色如琥珀般美丽。

翻译

春风从何而来,庭院中的草忽然间变得碧绿。 我不惜光阴的流逝,感慨自己成了千里之外的旅人。 像管仲和诸葛亮那样树立功名,像孔子和颜回那样丰富道德。 我徘徊流连,违背了长久以来的愿望,照镜子时看到双鬓已经斑白。 家中长辈的居所里,夜晚摆开了宴席,新酿的酒色如琥珀般美丽。 得失无人与我讨论,我高歌一曲,直到今夜的尽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乙巳除夕之夜的感慨与思索。春风唤醒了庭院的生机,却也勾起了诗人对流逝岁月的惋惜和对远行生涯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伟人如管仲、诸葛亮、孔子和颜回,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与道德的向往,以及对未能实现宿愿的遗憾。最后,诗人以高堂宴饮、新酒琥珀色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同时透露出一种超脱得失、享受当下的豁达情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感悟。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