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间桃花

· 贝琼
万琅玕里一枝春,向客无言又似颦。 彷佛武陵溪上路,放舟何处觅秦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pín):皱眉。
  • 彷佛:似乎,好像。
  • 武陵溪: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代桃花源。
  • 秦人:指桃花源中的居民,他们自称为秦时人的后代。

翻译

在万竿翠竹之中,有一枝桃花绽放,春意盎然。它静静地对着来客,不言不语,却又似乎微微皱眉。这景象仿佛是武陵溪上的桃花源路,让人想要放舟去寻找那里的秦人。

赏析

这首作品以竹林中的桃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意境。诗中“万琅玕里一枝春”一句,既展现了竹林的茂密,又突出了桃花的娇艳,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后两句则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