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颦(pín):皱眉。
- 彷佛:似乎,好像。
- 武陵溪: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代桃花源。
- 秦人:指桃花源中的居民,他们自称为秦时人的后代。
翻译
在万竿翠竹之中,有一枝桃花绽放,春意盎然。它静静地对着来客,不言不语,却又似乎微微皱眉。这景象仿佛是武陵溪上的桃花源路,让人想要放舟去寻找那里的秦人。
赏析
这首作品以竹林中的桃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意境。诗中“万琅玕里一枝春”一句,既展现了竹林的茂密,又突出了桃花的娇艳,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后两句则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
贝琼的其他作品
- 《 亭林漫兴 》 —— [ 明 ] 贝琼
- 《 寄燕府录事杨秉哲兼简新民蕴德二纪善 》 —— [ 明 ] 贝琼
- 《 梦游秦望山歌送客归越中 》 —— [ 明 ] 贝琼
- 《 壬子夏端居二湖与二三子读苦书而热如焚一坐四迁杜少陵发狂大叫非过言也回思云间时往来吕邵仁族其地有林薮之美池台之胜可以避暑而游士寓公咸会于此相与穷日夜为乐及兵变之后所至成墟海内忘形半为异物感衰荣之无定悼生死之相违遂成三十四韵粗述其事云 》 —— [ 明 ] 贝琼
- 《 苦两淮水泛溢往来不通缅怀南京故人鄮子宪为赋 》 —— [ 明 ] 贝琼
- 《 次韵方文敏秋兴五首 》 —— [ 明 ] 贝琼
- 《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 》 —— [ 明 ] 贝琼
- 《 灵鹫十景莲花峰 》 —— [ 明 ] 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