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驿见官押送来降鞑靼诣桂林
款垒因王化,投荒荷主恩。
官为供廪饩,诏许挈儿孙。
瘴雨凋胡服,蛮乡引塞魂。
分明共日月,耐可异乾坤。
惨淡颜容变,轩昂故性存。
弯弓望五岭,似欲遂平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款垒:指蒙古人投降后所居住的营垒。
- 王化:指受到明朝政府的教化。
- 投荒:指投降的蒙古人被安置在边远地区。
- 主恩:指皇帝的恩典。
- 廪饩(lǐn xì):指官府提供的粮食和牲畜。
- 诏许:皇帝的命令允许。
- 蛮乡:指边远未开化的地区。
- 塞魂:指边塞的士兵或居民。
- 耐可:岂能,怎能。
- 异乾坤:指与中原地区不同的天地。
- 轩昂:形容气度不凡。
-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大山,这里泛指南方边远地区。
翻译
蒙古人因受到明朝的教化而投降,被安置在边远的荒野,这是皇帝的恩典。官府为他们提供粮食和牲畜,皇帝的命令允许他们带着儿孙一起。在边远的蛮荒之地,他们的胡服因瘴雨而褪色,边塞的士兵或居民在这里引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虽然他们与中原共享同一轮日月,但怎能忍受这不同的天地呢?他们的面容因环境的恶劣而变得憔悴,但他们的气度依然不凡,保持着原有的性格。他们弯弓望着南方的五岭,似乎想要征服这片土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蒙古人投降后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比中原与边远地区的差异,表达了投降者对新环境的适应与不适应。诗中“瘴雨凋胡服,蛮乡引塞魂”生动地描绘了边远地区的艰苦环境,而“弯弓望五岭,似欲遂平吞”则展现了投降者内心的不甘与征服欲。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当时边疆民族关系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