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驿见官押送来降鞑靼诣桂林

款垒因王化,投荒荷主恩。 官为供廪饩,诏许挈儿孙。 瘴雨凋胡服,蛮乡引塞魂。 分明共日月,耐可异乾坤。 惨淡颜容变,轩昂故性存。 弯弓望五岭,似欲遂平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款垒:指蒙古人投降后所居住的营垒。
  • 王化:指受到明朝政府的教化。
  • 投荒:指投降的蒙古人被安置在边远地区。
  • 主恩:指皇帝的恩典。
  • 廪饩(lǐn xì):指官府提供的粮食和牲畜。
  • 诏许:皇帝的命令允许。
  • 蛮乡:指边远未开化的地区。
  • 塞魂:指边塞的士兵或居民。
  • 耐可:岂能,怎能。
  • 异乾坤:指与中原地区不同的天地。
  • 轩昂:形容气度不凡。
  •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大山,这里泛指南方边远地区。

翻译

蒙古人因受到明朝的教化而投降,被安置在边远的荒野,这是皇帝的恩典。官府为他们提供粮食和牲畜,皇帝的命令允许他们带着儿孙一起。在边远的蛮荒之地,他们的胡服因瘴雨而褪色,边塞的士兵或居民在这里引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虽然他们与中原共享同一轮日月,但怎能忍受这不同的天地呢?他们的面容因环境的恶劣而变得憔悴,但他们的气度依然不凡,保持着原有的性格。他们弯弓望着南方的五岭,似乎想要征服这片土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蒙古人投降后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比中原与边远地区的差异,表达了投降者对新环境的适应与不适应。诗中“瘴雨凋胡服,蛮乡引塞魂”生动地描绘了边远地区的艰苦环境,而“弯弓望五岭,似欲遂平吞”则展现了投降者内心的不甘与征服欲。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当时边疆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