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乐吟二首

· 贝琼
近天不必城南社,范蠡湖头一茅宇。 瓜生陇上已离离,亘长南山少荒土。 出门岂识卿相尊,对客何忧子孙鲁。 岁祈五风十日雨,上无飞蝗下无虎。 四海从今尽中国,作歌且为歌洪武。 但存父子与君臣,风俗当如结绳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近天:靠近天的地方,形容地势高。
  • 城南社:城南的社稷坛,古代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
  • 范蠡湖:湖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与范蠡有关的湖泊。
  • 茅宇:茅草屋。
  • 陇上:田陇之上,即田间。
  • 离离:茂盛的样子。
  • 亘长南山:绵延不绝的南山。
  • 荒土:荒芜的土地。
  • 卿相:古代高级官职。
  • 五风十日雨:五风指五种风,十日雨指连续十天的雨,这里指风调雨顺。
  • 飞蝗:蝗虫。
  • 下无虎:没有老虎,指没有猛兽。
  • 四海:指天下。
  • 中国:指中原地区。
  •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 结绳:古代的一种记事方法,这里指古代的风俗。

翻译

不必去城南的社稷坛,范蠡湖畔有一间茅草屋。 田间的瓜果已经茂盛,南山连绵,少有荒芜之地。 出门不必知道卿相的尊贵,待客不必担心子孙的愚钝。 每年祈求风调雨顺,天上无蝗虫,地下无猛虎。 从今以后,四海之内都是中原,作歌且为洪武歌颂。 只要保持父子君臣的关系,风俗就会像古代结绳记事一样淳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理想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诗中“近天不必城南社,范蠡湖头一茅宇”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向往自然的心态。后文通过对农耕生活的描述,祈愿风调雨顺,无灾无害,体现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期盼。最后,诗人以父子君臣的关系为喻,希望社会风俗能回归古朴,反映了诗人对传统道德和风俗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