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叔明茅山图

· 贝琼
一峰插天三万丈,众峰旁联不相让。我行未尽天下奇,王宰写山工异状。 霭霭勾曲云,苍苍溧阳树。天高去鸟没,日落行人度。 茅君已千年,浪忆烧丹处。犹疑风雨夜,骑虎山头遇。 平生好山独未归,山中桃花如雨飞。相从采术定何日,长向云间瞻翠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叔明:明代画家,擅长山水画。
  • 勾曲云:形容云朵曲折多变。
  • 溧阳树:溧阳地区的树木。
  • 茅君:指茅山道教的创始人茅盈。
  • 烧丹: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指炼制丹药。
  • 翠微:指山色青翠。

翻译

一座山峰高耸入云,高达三万丈,周围的山峰也争相竞高,互不相让。我游历未尽天下奇景,而王叔明画的山却各有不同的形态。 云朵曲折多变,溧阳的树木苍翠。天空高远,飞鸟消失在天际,日落时分,行人匆匆过路。 茅盈已经离开我们千年,我仍然记得他在山中炼丹的地方。我甚至怀疑,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是否会骑着老虎在山头相遇。 我一生热爱山川,却未能归隐山林,山中的桃花如雨般飘落。不知何时能与你一同去采药,长久地在云间仰望那青翠的山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色,通过对比自己游历的未尽与画家王叔明笔下的山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诗中“茅君已千年,浪忆烧丹处”等句,融入了道教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结尾处的“相从采术定何日,长向云间瞻翠微”则抒发了对未来归隐生活的憧憬。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