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

林深谷暝客子入,钟鸣叶落秋山空。 烟云细袅石涧底,峦岫乱积松窗中。 唐碑汉碣藓字剥,虎啼猿啸萝灯红。 独坐悠悠息尘想,少室影下月出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谷暝(míng):山谷昏暗。
  • 钟鸣:钟声响起。
  • 秋山空:秋天的山显得空旷。
  • 烟云细袅:烟雾缭绕,轻盈飘渺。
  • 峦岫(luán xiù):山峰。
  • 唐碑汉碣:唐朝和汉朝的石碑。
  • 藓字剥:苔藓覆盖,字迹剥落。
  • 虎啼猿啸:虎的吼声和猿的叫声。
  • 萝灯红:悬挂的灯笼发出红光。
  • 独坐悠悠:独自坐着,心情悠闲。
  • 息尘想:放下世俗的思绪。
  • 少室:少林寺的别称。
  • 月出东:月亮从东方升起。

翻译

山林深邃,谷中昏暗,我踏入此地,钟声响起,秋叶飘落,山间显得空旷。烟雾轻盈地缭绕在石涧底部,山峰错落有致地堆积在松木窗前。唐朝和汉朝的石碑上苔藓覆盖,字迹已剥落,虎吼猿啼声中,悬挂的灯笼发出红光。我独自坐着,心情悠闲,放下世俗的思绪,少林寺的影子下,月亮从东方缓缓升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少林寺深秋的静谧景象,通过“林深谷暝”、“钟鸣叶落”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唐碑汉碣藓字剥”一句,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也隐喻了时间的无情。结尾的“独坐悠悠息尘想,少室影下月出东”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