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咏三良

三良昔事君,志期补阙遗。 所以各献忠,殷勤在防微。 眷任日益隆,随君侍燕私。 腹心既已托,谋谟入彤帷。 君恩有如此,臣职胡敢亏。 生死各有命,安能与同归。 古无殉葬礼,斯事诚乖违。 治命弗克遵,霸业何足希。 伤哉黄鸟篇,深为斯人悲。 讽咏未终什,能不泪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良:指三位贤良之士。
  • 补阙遗:弥补缺失和遗漏。
  • 防微:防止微小的错误。
  • 眷任:宠爱和信任。
  • 燕私:私下的宴会。
  • 腹心:心腹,亲信。
  • 谋谟:谋划策略。
  • 彤帷:红色的帷幕,指宫廷内部。
  • 治命:合理的命令。
  • 霸业:霸主的事业。
  • 黄鸟篇:《诗经》中的一篇,此处指代悲伤的诗篇。

翻译

三位贤良之士昔日侍奉君王,志在弥补国家的缺失和遗漏。因此他们各自献上忠诚,殷勤地防止微小的错误。随着君王的宠爱和信任日益加深,他们随君王参加私下的宴会。既然已经将心腹之事托付给他们,他们便在宫廷内部谋划策略。君王如此恩宠,臣子的职责又岂敢有所欠缺。生死各有天命,怎能与君王同归于尽。古代并没有殉葬的礼节,这种做法实在是违背常理。合理的命令未能被遵守,霸主的事业又怎能值得期待。悲伤啊,《黄鸟》这篇诗,深深为这些人感到悲哀。讽诵未完这篇诗,泪水已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三良”忠诚侍君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君王的深厚感情。诗中,“三良”不仅在政治上辅佐君王,还在私人生活中与君王亲近,体现了他们与君王的深厚关系。然而,诗的结尾提出了对古代殉葬习俗的质疑,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常理,表达了对这种残酷习俗的悲痛和不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