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八首

苑西辽后洗妆楼,槛外芳湖静不流。 乱世君臣那在眼,异时松柏自深愁。 雕阑玉桂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万古中华还此地,我皇亲为扫神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苑西:指皇家园林的西侧。
  • 辽后:指辽朝的皇后。
  • 洗妆楼:古代女子梳妆打扮的地方。
  • 槛外:栏杆之外。
  • 芳湖:美丽的湖泊。
  • 乱世君臣:动荡时期的君主和臣子。
  • 异时:不同的时候,指现在与过去。
  • 松柏:常绿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 雕阑玉桂:精美的栏杆和珍贵的桂树。
  • 天女:神话中的仙女。
  • 锦石秋花:美丽的石头和秋天的花朵。
  • 御舟:皇帝的船。
  • 中华:中国的古称。
  • 我皇:指当时的皇帝。
  • 扫神州:指统一中国。

翻译

在皇家园林的西侧,是辽朝皇后梳妆的楼阁,栏杆外美丽的湖泊静静地不流动。动荡时期的君主和臣子已经不在眼前,只有那些松柏树在不同的时候默默地深感忧愁。精美的栏杆和珍贵的桂树仿佛留下了仙女的足迹,美丽的石头和秋天的花朵隐藏着皇帝的船只。万古以来,中华大地依然在这里,我皇亲自统一了整个中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皇家园林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苑西辽后洗妆楼”和“槛外芳湖静不流”描绘了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乱世君臣那在眼,异时松柏自深愁”则表达了对过去动荡时期的回忆和对现状的忧虑。最后两句“万古中华还此地,我皇亲为扫神州”则彰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喜悦和自豪。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爱国情怀。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