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谢家仙观寄云岑,岩萝拂地成阴。洞房不闭白云深。当时丹灶,一粒化黄金。 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时闻唳鹤起前林。十洲高会,何处许相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家仙观:谢家,指谢灵运家族,仙观,道士修炼的地方。
  • 云岑:高耸入云的山峰。
  • 岩萝:山岩上的藤萝。
  • 洞房:深邃的内室,这里指道观中的静室。
  • 丹灶:炼丹的炉灶。
  • 一粒化黄金:指炼丹成功,一粒丹药化为黄金。
  • 石壁霞衣:形容石壁上的颜色如同霞光。
  • 唳鹤:鹤鸣。
  • 十洲:道教中的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翻译

谢家的仙观坐落在云雾缭绕的高峰之上,山岩上的藤萝拂地,形成了一片阴凉。道观深处的静室,白云缭绕,仿佛永远不闭。在那里,炼丹的炉灶曾经成功,一粒丹药化为了黄金。

石壁上的颜色如同霞光,仿佛还挂着一半的霞衣,松树的风声宛如悠扬的琴声。不时听到前林中鹤鸣,仿佛在召唤。在这仙境般的十洲高会上,何处才能许下相寻的愿望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幽静神秘的仙境,通过对谢家仙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道士修炼之地的超凡脱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岩萝拂地成阴”、“洞房不闭白云深”等,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氛围。同时,通过“丹灶”、“一粒化黄金”等细节,暗示了道士修炼的成果和仙境的神奇。结尾的“十洲高会,何处许相寻”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寻仙之路的迷茫。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道教文化的韵味。

牛希济

牛希,五代词人,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