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

· 皎然
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 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 谢公南楼送客还,高歌桂树凌寒山。 应怜独秀空林上,空赏敷华积雪间。 昨夜一枝生在月,婵娟可望不可折。 若为天上堪赠行,徒使亭亭照离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攀桂:指攀折桂枝,古代常以此比喻科举及第或高升。
  • 留人:挽留客人。
  • 归客:即将离开的客人。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学生或弟子。
  • 青青:形容植物茂盛,生机勃勃。
  • 松柏:常绿树木,象征长寿和坚韧。
  • 谢公:指谢安,东晋名臣,此处可能指代某位高雅的送客者。
  • 南楼:楼名,也可能泛指楼台。
  • 凌寒山:高耸在寒冷的山上。
  • 独秀:独自开放,形容特别突出。
  • 敷华:盛开的花朵。
  • 积雪:堆积的雪。
  • 婵娟:形容月光明亮美好。
  • 若为:如果作为。
  • 亭亭:形容月亮高悬,明亮清晰。

翻译

昔日攀折桂枝是为了挽留客人,如今再次攀折桂枝却是为了送别即将离开的朋友。秋风中桃李的花朵已经凋落殆尽,只有那青翠的桂树与松柏为伴。谢公曾在南楼送客归来,高声歌颂那桂树高耸在寒冷的山上。应该怜爱那孤零零地开在林中的桂花,独自欣赏它在积雪中盛开的美丽。昨夜,一枝桂花在月光中悄然开放,那月光下的桂花美丽而遥不可及,无法摘取。如果这桂花是天上的礼物,可以赠送给即将远行的人,但它只能静静地照耀着离别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桂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诗中,桂花不仅是送别的象征,也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比昔日的挽留与今日的送别,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诗的最后,以桂花和月光的美丽与不可触及,加深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