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毗陵南寺送潘述之扬州
孤客秋易伤,嘶蝉静仍续。
佳晨亦已屡,欢会常不足。
禅地非路岐,我心岂羁束。
情生远别时,坐恨清景促。
望中千里隔,暮归西山曲。
萧条月中道,彩茜原上绿。
不见同心人,幽怀增踯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孤客:孤独的旅人。 嘶蝉:鸣叫的蝉。 佳晨:美好的早晨。 禅地:修禅的地方。 路岐:岔路,比喻选择。 羁束:束缚,限制。 坐恨:因恨而坐。 清景:清新的景色。 彩茜:彩色的茜草,这里指彩色的草地。 幽怀:深藏的情感。 踯躅:徘徊不前。
翻译
孤独的旅人在秋天更容易感到伤感,鸣叫的蝉声在静谧中依旧持续。美好的早晨已经多次来临,但欢乐的聚会总是觉得不够。修禅的地方没有岔路,我的心又怎会被束缚呢?情感在远离别时产生,因恨而坐,感叹清新的景色匆匆而过。望向远方,千里之外,傍晚归于西山的曲折处。萧条的月光下,道路显得孤寂,彩色的草地原上绿意盎然。不见心心相印的人,深藏的情感更加徘徊不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孤独旅人的情感与景物的交织。诗人通过对秋蝉、佳晨、禅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禅地非路岐,我心岂羁束”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心灵的追求,也反映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
皎然的其他作品
- 《 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 》 —— [ 唐 ] 皎然
- 《 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 》 —— [ 唐 ] 皎然
- 《 奉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骆驼桥玩月 》 —— [ 唐 ] 皎然
- 《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 》 —— [ 唐 ] 皎然
- 《 宿法华寺简灵澈上人 》 —— [ 唐 ] 皎然
- 《 兵后馀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 》 —— [ 唐 ] 皎然
- 《 奉送陆中丞长源诏徵入朝 》 —— [ 唐 ] 皎然
- 《 效古 》 —— [ 唐 ] 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