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

· 元稹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 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斑竹:一种有斑纹的竹子,传说中与娥皇、女英的神话故事有关。
  • 湘沅:湘江和沅江,两条流经湖南的河流。
  • 娥皇庙:供奉娥皇的庙宇,娥皇是传说中舜帝的妻子。

翻译

一枝斑竹随着湘江和沅江的水流漂浮,万里之外的行人因此感到了离别的哀愁。 知道这是娥皇庙前的竹子,它远远地随着风雨,仿佛在传递着悲伤的啼哭痕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斑竹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情。斑竹不仅是自然之物,更承载了娥皇的传说,使得这份离别之情显得更加凄美和深远。诗中“远随风雨送啼痕”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斑竹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仿佛它在风雨中为行人传递着无法言说的哀愁,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