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十首

· 元稹
平王渐昏惑,无极转承恩。 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 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 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王:指楚平王,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
  • 渐昏惑:逐渐变得昏庸不明。
  • 无极:指楚平王的宠臣费无极,因其谗言导致伍奢被杀。
  • 转承恩:转而得到更多的恩宠。
  • 子建:指楚平王的儿子,后来的楚昭王。
  • 犹相贰: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未得重用。
  • 伍奢:楚国大夫,因费无极的谗言而被楚平王杀害。
  • 安得存:怎能得以存活。
  • 宫雉:宫墙,指皇宫。
  • (bì):关闭,这里指伍奢被囚禁在宫中。
  • 寝园:帝王陵墓的园地。
  • :尊贵,这里指伍奢死后葬在尊贵的地方。
  • 奔吴士:指伍子胥,因父兄被杀而逃至吴国,后成为吴国重臣。
  • 鞭尸:指伍子胥为报父仇,将楚平王的尸体从墓中挖出鞭打。
  • 郢市门:楚国的都城郢的市门,这里指楚平王的尸体被公开羞辱的地方。

翻译

楚平王逐渐变得昏庸不明,宠臣费无极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恩宠。楚平王的儿子虽然还在,但伍奢怎能得以存活呢?伍奢生前被囚禁在皇宫中,死后却被葬在尊贵的帝王陵园。谁能料到,伍子胥这位逃往吴国的士人,竟然在郢的市门前鞭打楚平王的尸体,以报父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楚平王的昏庸和宠臣费无极的得势,以及伍奢的悲惨命运,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无情。诗中“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一句,对比了伍奢生前死后的境遇,突出了其悲剧色彩。而“奔吴士,鞭尸郢市门”则生动描绘了伍子胥为父报仇的激烈场面,体现了复仇的决心和历史的轮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忠良之士的同情。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