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拾遗肃归朝
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
束书辞东山,改服临北风。
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
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
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
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
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拾遗:古代官名,负责向皇帝进谏。
-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以诗文著称。
- 束书:整理书籍,准备出行。
- 改服:更换衣服,指准备出行。
- 皇邑:指京城。
- 九重:指皇宫,古代认为皇宫有九重门。
- 芙蓉阙:宫殿的美称。
- 蒲桃宫:即葡萄宫,指宫殿。
- 金闺籍:指宫廷中的名册,表示身份高贵。
- 轩辕世:指黄帝时代,比喻盛世。
- 鸳鸾:比喻贤臣。
- 丝桐:指琴,这里比喻离别的悲伤。
翻译
明君重视文人的谏言,有才之臣从江东出发。 整理书籍,告别东山,换上衣服,迎着北风前行。 远望京城,皇宫在黎明时分显得格外空旷。 天空中的芙蓉阙,太阳升起的蒲桃宫。 天子还未起床,但宫中的名册已经记录了他的名字。 生活在轩辕盛世,名声显赫于贤臣之中。 故人此别荣耀,何须用琴声表达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送别梁拾遗归朝的作品,表达了对梁拾遗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直接点明了梁拾遗的身份和使命,而“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则描绘了归途的遥远和皇城的庄严。后文通过对皇宫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梁拾遗的高贵身份和重要地位。最后两句“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则以豁达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荣耀归朝的欣慰,以及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皎然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