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

· 皎然
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 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 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 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 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 峭茜瞩仙岭,超遥随明牧。 知公爱澄清,波静气亦肃。 已见横流极,况闻长鲸戮。 中洲暂采蘋,南郡思剖竹。 向夕分好风,飘然送归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庾公:指庾亮,东晋名臣,以清谈和文学著称。
  • 府事局耳目:指处理政务,关注时事。
  • 南湖:指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
  • 虚襟:心胸开阔。
  • 涤烦燠:消除烦恼和炎热。
  • 亭育:养育,培育。
  • 细流:小溪流。
  • :积蓄,容纳。
  • 天容:天空的景象。
  • 洗然:清澈明亮的样子。
  • 云族:云朵。
  • 峭茜:险峻而美丽。
  • :注视,观看。
  • 明牧:贤明的牧守,指地方长官。
  • 澄清:清澈平静。
  • 横流:泛滥的水流,比喻混乱无序。
  • 长鲸戮:比喻消灭了巨大的祸害。
  • 采蘋:采摘蘋草,古代的一种风俗。
  • 剖竹:分竹,比喻处理政务。
  • 好风:和风,顺风。
  • 归舳:归舟,回家的船。

翻译

庾公心胸开阔,处理政务关注时事。于是与南湖游玩,心胸开阔消除烦恼和炎热。这才知道皇天的意愿,亭育之中积水细流,细小的溪流也不拒绝,动物们欣然在这里积蓄。万顷水面映照天空,清澈明亮无云朵。险峻而美丽的仙岭引人注目,随着贤明的牧守远眺。知道公爱清澈平静,波静气亦肃。已经看到混乱无序到了极点,何况听到巨大的祸害已被消灭。在中洲采摘蘋草,南郡思量处理政务。傍晚时分和风习习,飘然送我归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陆使君一同游太湖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静自然、远离尘嚣的向往。诗中“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等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太湖的壮阔与清澈,体现了作者开阔的心胸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时政的关切和对清明政治的期望,如“已见横流极,况闻长鲸戮”等句,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皎然的高超诗艺。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