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

· 皎然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 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 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 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缥竹(piǎo zhú):淡青色的竹子。
  • 湘南:指湖南南部,以产竹闻名。
  • 毁形:指出家,剃去头发,改变俗家形象。
  • 负霜节:指竹子即使在霜雪中也不凋零,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
  • 杨枝手:佛教中的一种手印,也指持杨枝的形象,象征洁净。
  • 贝叶经:古代印度佛经多写在贝多罗树叶上,故称贝叶经。
  • 沃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佛教圣地。
  • 东亭:指诗人与详师分别的地方。

翻译

淡青色的竹子在湘南美名远扬,我的师傅却已舍弃了俗世形象。 他仍保持着那不屈的霜节,即使在林中依旧青翠不变。 他常以杨枝手的形象,谈论着写在贝叶上的佛经。 谁曾想到,他即将前往沃州讲经,以此告别东亭的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送别其师详师赴讲的作品。诗中,皎然赞美了师傅的高洁品格,通过“缥竹”和“负霜节”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师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提及“杨枝手”和“贝叶经”,展现了师傅深厚的佛学修养。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师傅远行的不舍,以及对其未来讲经事业的期待和祝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师傅的深厚情感和对佛法的尊重。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