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睢阳
将置酒,思悲翁。使君去,出城东。麦渐渐,雉子斑。槐阴阴,到潼关。
骑连连,车迟迟。心中悲,宋又远。周间之,南淮夷。
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游人贾客信难持,五谷前熟方可为。
下车闭閤君当思,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彤庭散绶垂鸣珰。
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宗室子弟君最贤,分忧当为百辟先。
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鸾声哕哕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
须忆今日斗酒别,慎勿富贵忘我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睢阳: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悲翁:指年老的自己,含有自嘲和哀伤的意味。
- 雉子斑:指雉鸟的羽毛斑斓,这里形容麦田中的景象。
- 槐阴阴:槐树的阴影浓密。
- 潼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是古代军事要塞。
- 骑连连:形容骑兵连续不断。
- 车迟迟:形容车辆行进缓慢。
- 宋又远:指宋国,这里可能指李睢阳将去的地方很远。
- 周间之:指周朝的诸侯国之间。
- 南淮夷:指南方的淮河流域的夷族。
- 东齐儿:指东方的齐国子弟。
- 碎碎织练与素丝:形容精细的纺织工艺。
- 五谷前熟方可为:指五谷成熟后才能进行某些活动。
- 下车闭閤:指下车后关闭车门,表示一种庄重的仪式。
- 天子当殿俨衣裳:指天子在殿上穿着整齐的衣裳。
- 大官尚食陈羽觞:指高官在宴会上陈列着羽毛装饰的酒杯。
- 彤庭散绶垂鸣珰:形容宫廷中官员们佩戴的绶带和玉珰。
- 黄纸诏书:指皇帝的诏书。
- 宗室子弟:指皇族的后代。
- 分忧当为百辟先:指分担国家的忧虑,应当是所有官员的先导。
- 布衣一言相为死:指平民之间因一句话而愿意为对方去死,形容深厚的友情。
- 鸾声哕哕:形容鸾鸟的叫声。
- 鲁侯旂:指鲁国的旗帜。
- 上计:古代官员每年向朝廷报告政绩的制度。
翻译
将要设宴,思念着年老的自己。使君离去,前往城东。麦田中,雉鸟的羽毛斑斓,槐树的阴影浓密,一直延伸到潼关。 骑兵连续不断,车辆行进缓慢。心中充满悲伤,因为宋国又远。在周朝的诸侯国之间,南方的淮河流域有夷族,东方的齐国有子弟,他们精细地织造着练与素丝。 游人和商人难以保持信任,只有在五谷成熟后才能进行某些活动。下车后关闭车门,你应该深思。天子在殿上穿着整齐的衣裳,高官在宴会上陈列着羽毛装饰的酒杯,宫廷中官员们佩戴的绶带和玉珰。 皇帝的诏书从东厢房传出,轻薄的丝绸和华丽的织锦闪耀着光芒。宗室子弟中你最为贤能,分担国家的忧虑,应当是所有官员的先导。 平民之间因一句话而愿意为对方去死,何况圣主的恩典如天。鸾鸟的叫声清脆,鲁国的旗帜飘扬,明年你将向朝廷报告政绩,朝见京师。 记得今天的斗酒告别,千万不要富贵之后忘记了我。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送别李睢阳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祝愿。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麦渐渐,雉子斑”和“槐阴阴,到潼关”,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中还穿插了对友人未来职责的期望,如“分忧当为百辟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如“布衣一言相为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王维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