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

· 陈琏
铜雀高峨峨,百尺淩云烟。 台中贮群妓,颜色如花妍。 霓旌不复来,已筑西陵土。 白日闭泉扃,何由见歌舞。 穗帏闲夜月,玉座空秋风。 脯糒方荐罢,瞻望意无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雀台: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包括铜雀台、金凤台和冰井台,其建筑精美,风格独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 峨峨:形容山势高峻。
  • (líng):超越,高出。
  • 霓旌:彩色的旗帜,这里指皇帝的仪仗。
  • 西陵:指曹操的陵墓。
  • 泉扃(quán jiōng):指墓门。
  • 穗帏:穗状的帐幕。
  • 玉座:指皇帝的宝座。
  • 脯糒(fǔ bèi):干肉和干粮,这里指供品。
  • 荐罢:献祭完毕。

翻译

铜雀台高高耸立,百尺之高超越云烟。 台中收藏着众多美丽的妓女,她们的容颜如同花朵般娇艳。 彩旗不再飘扬,因为已经筑起了西陵的墓土。 白日里墓门紧闭,如何能再见到那些歌舞? 穗状的帐幕在夜晚的月光下静静悬挂,皇帝的宝座空空如也,秋风萧瑟。 干肉和干粮刚刚献祭完毕,瞻望远方,心中的思绪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铜雀台的雄伟与荒凉,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的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感慨。诗中“铜雀高峨峨”一句,既展现了铜雀台的高大壮观,也暗示了其历史的厚重。后文通过对“霓旌不复来”、“白日闭泉扃”等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怀古之作。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