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日侍诸父泛舟桃花坞

欲作郊西即瀼西,红芳十里胜金堤。 不知南汉千年苑,更入刘郎第几溪。 负局客来怜犬吠,和歌谁伴乳莺啼。 清时群从多游好,岂是秦人世外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瀼西(ráng xī):地名,指瀼水和西江的交汇处,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金堤:坚固的堤坝,比喻坚固的防御或美好的事物。
  • 南汉: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
  • 刘郎:指刘禹锡,唐代诗人,有“桃花坞”诗。
  • 负局:指背着棋盘,意指下棋的人。
  • 和歌:指和声歌唱。
  • 乳莺:幼小的黄莺,比喻声音清脆悦耳。
  • 群从:指同族或同辈的人。
  • 秦人:指隐居的人,源自《桃花源记》中的“秦人”。

翻译

春天的三天里,我陪伴着我的父亲和其他长辈们,在桃花盛开的坞中泛舟。这里的美景仿佛是郊外的瀼西,红色的桃花绵延十里,胜过了坚固的金堤。不知道这是南汉时期的皇家园林,还是刘禹锡诗中的哪一条溪流。背着棋盘的客人到来时,惊动了家中的狗吠,而和声歌唱的人与幼小的黄莺一起啼鸣。在这清平的时代,同族的伙伴们多有游玩之乐,难道是因为我们像秦人一样,迷失在了世外桃源之中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与家人在桃花坞泛舟的情景,通过对比瀼西的美景和金堤的坚固,表达了桃花坞的美丽与宁静。诗中提及南汉的皇家园林和刘禹锡的诗,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后半部分通过描写客人的到来和与黄莺的和鸣,展现了生活的和谐与欢乐。结尾处提出疑问,是否因为享受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迷失,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生活的思考。

陈子壮

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 4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