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书事寄黄叔仁

岭南气候殊中土,七月初穷乃无暑。 树杪昼蒙密密云,檐前夜滴丝丝雨。 忽闻海上长风生,卷入寒城翳钟鼓。 东舍今晨母敛儿,西邻昨夜夫葬妇。 人间生死不可期,恸哭苍生奈何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一带。
  • 中土:指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
  • (miǎo):树枝的细梢。
  • 蒙密:浓密。
  • (yì):遮蔽。
  • :收殓,指为死者整理遗容并放入棺材。
  • 葬妇:埋葬妇人。
  • :预料,预知。
  • 恸哭:极度悲伤地哭泣。

翻译

岭南的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七月初已经没有酷暑的感觉。白天,树梢被浓密的云层遮蔽,夜晚,屋檐前细雨如丝般落下。忽然间,海上的强风袭来,将寒冷的气息带入城中,连钟鼓声都被遮蔽了。今天早晨,东边的邻居家母亲在为儿子收殓,而昨夜,西边的邻居家丈夫在埋葬妻子。人间的生死无法预料,苍生面对这样的悲痛,又能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岭南秋雨时节的景象,通过对比中原与岭南的气候差异,突出了岭南七月的凉爽。诗中“树杪昼蒙密密云,檐前夜滴丝丝雨”生动地描绘了秋雨的细腻与连绵。后半部分通过描述邻居家的不幸,表达了人生无常、生死难料的哀思,以及对苍生苦难的深切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境凄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