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和山南嵓雾雨连日披而出游赋十四韵
北极森群帝,南嵓擅一宫。
路从鹏翼过,门撼鹤巢通。
金阙斜临壑,瑶台迥架空。
摩天依翠壁,拔地逼苍穹。
驰道缘崖转,雕栏跨磴雄。
披图留汉畤,鞭石笑秦功。
玄圃昆崙外,神仙渤澥东。
无心来楚望,有意访崆峒。
雾隐千嵓紫,岚遮万树红。
栱云连藻井,檐雨湿帘栊。
柳絮平铺雪,杨花不受风。
槎疑银海上,人似玉壶中。
彷佛清都近,飘飖倒影穷。
始知游混沌,何必问鸿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和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明代中国南方。
- 南嵓:山名的一部分,指山的南面。
- 鹏翼:比喻高大的山峰,如同大鹏展翅。
- 金阙:指天宫的门户,这里比喻山中的宫殿。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华丽楼台。
- 摩天: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苍穹:天空。
- 驰道:山间的道路。
- 雕栏:雕刻精美的栏杆。
- 汉畤:汉代的祭祀场所,这里指古代的遗迹。
- 鞭石:指古代神话中能驱使石头的法术。
- 玄圃:传说中的仙境。
- 昆崙:即昆仑山,传说中的仙山。
- 渤澥:古代对东海的别称。
- 楚望:楚地的景色。
- 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省,传说中黄帝问道的地方。
- 藻井: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性天花板。
- 帘栊:窗帘和窗棂。
- 槎:木筏。
- 清都:指天帝的都城,这里比喻仙境。
- 混沌:古代神话中的原始状态,无秩序无形态。
- 鸿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翻译
站在太和山的南面,群山环绕,仿佛众多帝王森严排列。道路如同大鹏展翅般穿越而过,宫殿的门户与鹤巢相通。金色的宫阙斜斜地临于深壑之上,瑶台高耸,仿佛架空于天际。山峰高耸入云,紧贴着翠绿的岩壁,直插云霄。山间的道路沿着崖壁蜿蜒,雕花的栏杆横跨在石阶上,显得雄伟壮观。我在这里留下了汉代的遗迹,驱使石头,嘲笑秦朝的功业。玄圃和昆仑山之外,神仙居住的渤澥之东。我无意中来到了楚地的景色,却有意去访问崆峒山。雾气隐匿了千山万壑的紫色,岚气遮蔽了万树的红色。云彩连着装饰性的天花板,檐雨打湿了窗帘和窗棂。柳絮如同平铺的白雪,杨花却不被风吹动。木筏仿佛漂浮在银色的海上,人则像是身处玉壶之中。仿佛接近了天帝的都城,倒影在水中飘摇不定。我才知道,游历在这混沌之中,不必再去探问宇宙的原始状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登太和山南嵓时的壮观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的高大、宫殿的雄伟以及自然景观的神秘。诗中,“鹏翼”、“金阙”、“瑶台”等词汇构建了一个神话般的仙境,而“摩天”、“苍穹”则强调了山的雄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